艾灸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所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经气所过,主治所及”,因此艾灸对寒证、热证、表证、理证,虚证与实证均有疗效。
1. 寒湿入体,灸优于针
寒邪收引,湿性凝滞,寒湿为卸,经络闭阻,而艾疗具有温经通络、祛湿散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寒凝湿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在治疗上,由于寒湿引起的病症中因以艾疗为主,取其“以阴制阳”之意,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2. 阳虚病症,灸贵于针
艾叶为纯阳之品,性温通经络;艾火温热,可直达经络,补虚气陷。因此,对于以阳虚为主的病症,用艾灸疗法能温补阳气、升阳举陷,以火气助元气,以达助阳治病之功效。
3. 瘀血阻络、灸之所宜
寒邪凝涩,血运不畅成瘀,或气滞血瘀、血虚成瘀等阻滞经络。艾疗能温经通阳,温运气血,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散,故治疗瘀血阻络,艾疗能化瘀通络,取其温通效应。
4. 气阴不足,亦可用灸
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之所以用于阴虚证的治疗,是因为艾灸有补阳之功效,而“阳生则阴长”也。气虚、阴虚者,用灸法以热补气,使脾胃气盛,运化正常,则气阴得补,此为“以阳化阴”之意,故气阴亏虚证可用艾疗。
5. 热毒之证,亦可灸之
《黄帝内经》有“热病二十九灸”之说,又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认为“火郁发之”,灸疗可扩张血脉、加速血流、宣通腠理,从而达到散热退热与寒邪外出的目的。明代龚居中在其《红炉点雪》一书中更是明确指出灸法用于寒热虚实诸证,无往不利。因此艾疗并非“以火济火”,而恰恰是“热能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