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疗法之穴位热敏现象的规律

穴位热敏现象的规律

穴位发生热敏现象具有以下规律:

1. 穴位热敏现象具有普遍性

        通过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排卵障碍性不孕、慢性盆腔炎、痛经、周围性面瘫等20种疾病以及健康人对照的穴位热敏普查的研究,结果表明,穴位热敏现象的出现率为70%,明显高于健康人的10%。寒证、湿证、瘀证、虚症患者居多;急性病和慢性病均可出现。疾病治愈后穴位热敏出现率下降为10%左右。表面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穴位发生热敏具有普遍性,与疾病高度相关。

2. 穴位热敏部位具有动态性

        以周围性面瘫、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支气管哮喘、痛经、排卵障碍性不孕等7种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69个热敏穴位与经穴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其出现部位呈现出48.76%,与压痛点的重合率为34.75%。表面热敏穴位的出现部位仅可以经穴或压痛点为参照坐标系来粗定位,而精准定位必须以热敏灸感为标准。

3. 穴位热敏分布具有证候相关性

        穴位发生热敏有其自身的分布规律,如周围性面瘫,热敏常发生在翳风穴;功能性便秘热敏常发生在大肠腧;痛经,热敏常发生在关元穴;过敏性鼻炎,热敏常发生在上印堂。我们已经研究和初步认识了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的20多种疾病穴位热敏分布的高发区,其分布规律与中医的证候高度相关。

4. 艾灸热敏穴位发动经气感传具有高效性

        通过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排卵障碍性不孕、慢性盆腔炎、痛经、周围性面瘫等20种疾病,540例患者艾灸热敏穴位激发经气传感的研究结果表明,艾灸热敏穴位的经气传感出现率为94%,而传统悬灸23.5%,有非常显著统计学差异。

        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胫骨也”。